[大唐]武皇第一女官_好一场冰雹(在一声声舅舅中迷失了自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好一场冰雹(在一声声舅舅中迷失了自我...) (第2/3页)

帝为表示自己依旧看重太子和长孙家,也为了长孙无忌这些年的功劳,便直接册其为大司徒,不用再‘同’了。

    长孙无忌自然知道皇后娘娘临终前嘱托,但依旧没有坚辞大司徒,可见本人并非不慕名利国舅爷,心中是很看重权势的。

    那么哪个外甥做太子,对他就很重要了。

    要是跟他不亲厚的侄子将来登基,很可能把舅舅当成吉祥物供起来,不会再有如今宰辅的实权了。

    不必媚娘再说,李治属于走入了思维盲区,此时被旁观者指出,一点即明。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李治这边已经下定决心接下来去刷舅舅,接着更与媚娘开诚布公道:“我知才人与姜太史丞情同姊妹,分外亲厚。因太史局人多眼杂,不得细谈,故而想请才人转告姜太史丞。若是她愿意于储位之事上助我,将来我必不负之。”

    他认真道:“起码不会只因姜太史丞是女子,就空耗其才,将她隔绝于朝堂之外!”

    李治深知太史局内若有一个自己人,可太重要了!

    若是父皇真要废太子或是立四哥,这天象之说必要过问的。

    媚娘也敛了笑容肃然应下:“晋王放心,此话我必转达。只是meimei的应答,还是应当她亲口说与晋王。”

    晋王点头:“好,过些日子我便再寻个时机,往太史局走一趟。”

    夏日的冰雹来得快也去得快,两人谈话的功夫,只听外面雹子落地的声音渐渐稀疏了,想来很快就会过去,随时都可能会有宫人寻过来。

    两人也就同时默契不再说那样敏感要命的话题。

    李治感叹了一句:“武才人与姜太史丞情分真好。”

    他感叹完毕,便见媚娘眉眼弯了起来,似笑似叹又是满足:“是,我入宫这几年,若无姜meimei陪伴,只怕活的便如方才的天儿一般,晦暗无光。”

    她看向李治:“再难的路,只要有同心人陪着,便没有那么苦了不是吗?”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却也不由羡慕起来:他兄弟们倒是多,可惜一母同胞的年龄差的大,打小没法一块玩一块长大;隔母的又总有隔阂,彼此有一道鸿沟,走不到一处去。

    好容易三年前来了个崔朝,是心意相通的好朋友,结果又因他生的太好被牵连,被迫往西域去了,千山万水连封书信也难通。

    如今看媚娘提起姜沃的神色来,孤单晋王着实羡慕。

    若是能有懂他的人,一世陪伴他,就好了。

    他的目光,又想又克制地落在媚娘面容上。

    那样明媚的侧颜,哪怕在如此晦暗的亭子中,如此阴沉的天空下,都明亮的让人心安。仿佛哪怕经历再多雨打风吹,她依旧会这般坚定。

    **

    他不由担心起来——要知道晋王近来学律法正在兴头上,连皇帝都特意叮嘱长孙无忌道:“律法乃宇内清明之本,原先雉奴不甚爱学,朕也不愿迫他。想着将来到了封地,朕自然会给他配好的属官,原不用他苦学。”

    李治摇头,他面前还摆着一份卷宗,是长孙无忌特意从大理寺调出来,给他看的断案实例。

    他是大司徒,位列前排,跟皇子们极近。

    总要尊敬他这个亲舅舅。

    长孙无忌听李治含糊的话语,扬了扬眉毛问道:“让你先走了?魏王又训你了?”

    李治也乖巧笑道:“我知舅舅公务繁忙,从前都是不敢打扰的。只是这回我拿着律法去问父皇,父皇说舅舅才是真正的律法大家,让我来问,我才敢来。”他的眼睛清亮温润,带着满满的濡慕和一点点羞涩:“从前只见舅舅在朝上的样子……不知舅舅私下这样和气。”

    此乃长孙无忌最傲然的功绩之一。别说他有旁的从龙之功,便是没有,只此一本律法也足以传世,足以挺直腰板位列宰相,不会被人说这官位只因meimei是皇后的缘故。

    宫里皇子公主贵人多,许多吃不下苦药汤,尚药局就弄了些药果子,甜甜蜜蜜哄贵人们吃,有没有药效不说,但确实好吃且润肺,总之吃不坏。

    再想到皇帝妹夫日理万机,只怕没法每日都关注到孩子,长孙无忌就让宫人都出去,然后单独问:“雉奴,是宫里有人怠慢欺负你了?”

    抬起眼来,尽是迷茫,和努力掩藏的畏惧。

    是啊,他总以为都是亲meimei的儿子,都是亲外甥。

    然而长孙无忌接过来,李治却又不放心,竟然还叮嘱道:“舅舅,虽说这香药梨rou好吃,不过也不要吃太多,到底是药腌的果子呢。”

    也就李治是皇帝登基后才出生的皇子,彼时大事皆定,长孙无忌出入宫中再不似当年出入秦王府那般扎眼,这个小外甥才算是他看着长大的。

    长孙无忌于史书律法上都留有大名,也不很稀罕一本《括地志》,但心里自不舒服。

    虽然还是礼数周全,但雉奴明显情绪低落,像是一只蔫巴巴的小猫。

    姜沃见媚娘白天黑夜的做针线,因知道这是媚娘给宫正司诸人的心意,倒是不好拦。因怕给媚娘百上加斤,特意早早言明的不用给她做,只道她常年穿太史局官服,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是尚衣局和式配就的。

    此时听雉奴提起,就冷脸问道:“魏王府长史又如何,修书又如何?难道你去问卷宗,顾徊敢不恭敬作答?”

    脑海中浮现出的便是一张斯文清秀的脸庞,就像自家子侄一样,静静站在一旁听他讲解,没有一点儿皇子对待臣子的骄矜。

    这《括地志》眼见就要修成,长孙无忌偶然问了一句,李泰也回答的滴水不漏,竟然是一点儿也不想让舅舅沾手的意思。

    “但如今他既然对律法有向学之心,那最好不过,你就好好与他分讲就是。”

    在九成宫这几个月,原本分给她的才人屋舍基本都空着,她几乎就成了宫正司的人,一直跟姜沃住在一处。宫正司上下对她也都很和气,至少很客气。

    长孙无忌是个重名的人,虽说他自己已有总编《贞观律》的大名,但谁还嫌名气多不是?贞观年间,还修了诸如《晋书》《隋书》等史书,虽是房玄龄等人主编,但长孙无忌也去挂过职出过力,房玄龄就非常客气的将他也算到了十大主编的名额里。

    在李治开始按部就班刷舅舅的这一整个夏日,媚娘做了许多针线活。

    就见小外甥只是摇头,再不肯说人不好。还特别生硬的转了话题,指着案上一方砚台道:“舅舅觉得这方砚台好不好?是我前番去东宫看太子哥哥他送我的。也是他的爱物,但见我喜欢,就给了我。”

    雉奴这种乖巧的亲弟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