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五章:太子之能,不在朕之下  (第1/1页)
    永乐二十五年,十一月初三。    早朝。    奉天殿。    “朕御极二十五载,秉先皇遗志,夙兴夜寐,励JiNg图治,开海禁,修大典,平草原,收西域,定安南。今朕六十有四,已过花甲之年,近期日渐T衰,常有力不从心之感。”    朱棣一扫往日的老态龙锺,负手而立,俯视着大殿之中的文武百官,高声说道:“故而,朕决定於明年正月初一退位,命皇太子於当日继位。”    此话一出,大殿之上,顿时“嗡”的一声,彷佛炸开了锅。    文武百官,无不震惊!    在旁人眼中嗜权如命的永乐皇帝竟然决定退位,简直就像太yAn从西边升起一样稀奇。    “陛下春秋正盛,修养些时日便可恢复往日雄风。”    户部尚书夏原吉躬身出列,作揖行礼道:“老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戎马多年,身强T健,怎可轻言退位?”    礼部尚书於彦昭出列,躬身作揖道:“臣请陛下三思。”    他在永乐五年考中进士,然後授予礼部主事,次年被任命为苏州府县官,五年後升为苏州府同知,又两年後升为苏州知府。    三年前,於彦昭因政绩突出,被朱高煦调回京师,担任礼部尚书。    也就是说,他是朱高煦一手提拔起来的一部尚书,却仍然开口劝朱棣不要退位。    此时,朱高煦坐在朱棣左下方的椅子上,听到於彦昭所言後,并没有表露出任何情绪,而是面sE如常的老老实实坐在那里,如神像般一动不动。    “陛下!”    吏部尚书蹇义出列道:“为大明计,为天下百姓计,老臣请陛下三思。”    蹇义,字宜之,是重庆府巴县人,原名蹇瑢,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受封中书舍人。    有一次,朱元璋问蹇瑢:“你可是蹇叔的後人?”    蹇叔辅佐秦穆公成就霸业,蹇瑢磕头不敢作答。    朱元璋见状,嘉其诚笃,为其更名曰“义”,并手书“义”字赐之。    依当时惯例,官员任满三年当迁,朱元璋却特命蹇义任满九年,然後重用之。    从此,蹇义常常朝夕侍在朱元璋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出错。    洪武三十一年,朱棣即位後,提拔蹇义为吏部右侍郎。    永乐四年,蹇义改任吏部左侍郎。    永乐二十年,吏部尚书张紞年老致仕之後,朱棣升蹇义为本部尚书。    换言之,蹇义是朱元璋重点培养的能臣,也是朱棣倚重的肱骨之臣,他说话自然有着一定的分量。    “臣等请陛下三思。”    在蹇义与於彦昭、夏原吉的带动下,一时间,朝堂之上超过九成的官员,包括内阁众顾问在内,皆纷纷附和道。    “众卿年老,可以乞骸骨,回乡养老。”    朱棣见绝大多数朝臣如他意料当中的那样表示反对,瞬间换上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软绵绵的坐回龙椅,缓声道:“朕为大明C劳了几十年,无一日懈怠,如今年纪大了,难道就不能退位修养,以享天l之乐?”    夏原吉劝道:“陛下励JiNg图治,夙兴夜寐,以二十五年之功,大明才得以有今日的煌煌盛世。可草原虽平,却未置以郡县,今努尔乾地区仍有nV直部落不服王化,陛下怎可对此不管不顾?”    “自永乐十四年,朕下令命诸政事并启太子处分,而後奏闻。这些年以来,太子秉政,选用贤臣,削汰冗官,修明纲纪,Ai民如子,多次下令减免田赋,并对於受灾的地区给予无偿赈济,甚至开放一些山泽,供百姓渔猎。太子之宽仁,已近古之先贤矣。”    朱棣反驳道:“朕退位後,自当由英武仁孝的太子继位,往後一切军国事务,新君自会处分。你莫不是觉得太子做的还不够好?”    “老臣不是这个意思。”    夏原吉立即矢口否认道。    “太子之能,不在朕之下。由他继位,乃天下臣民之幸,大明之幸。”    朱棣提高声音道:“此事就这麽定了,都不要再劝了。”    此话一出,众臣把目光都投向了老老实实端坐在朱棣左下方的朱高煦身上。    朱高煦面对众臣的注目,依旧古井不波,不动如山。    “臣等遵旨。”    蹇义、夏原吉、於彦昭等大臣没有再强词力争,彷佛早就商量好了一样,躬身齐声说道。    其余朝臣见朱棣主意已定,六部高官皆躬身领旨,便附言道:“陛下英明,臣等领旨。”    “朕观史书,凡自古以来帝王内禅者,不是荒废怠政而辞位,就是天下钜变被迫让位。”    朱棣故意打了个哈欠,然後用疲倦的口气说道:“今我大明煌煌盛世,四海万邦齐贺,国家之盛,前所未有。故而,朕之内禅礼,应区别於唐宋两代禅位之帝王,众卿当详议礼仪流程,然後奏闻。”    “臣等领旨。”    大殿上的众朝臣齐声领命道。    朱棣说到这里,看向朱高煦,缓声道:“太子?”    “儿臣在。”    朱高煦立即起身,面朝朱棣,躬身行礼道。    朱棣又看向众朝臣,高声道:“都听好了,从即日起,诸政事皆奏禀太子处分,不必再向朕奏闻。”    众朝臣再次躬身道:“臣等领旨。”    “儿臣遵旨。”朱高煦恭声道。    “退朝。”    朱棣慢悠悠的站起身,摆出一副有气无力的虚弱模样,在李兴的搀扶下,缓缓走下丹陛。    半个时辰之後。    文华殿。    朱高煦正在批阅近几日积压的奏本。    康平躬身入内,恭声禀告道:“殿下,六部尚书与内阁众顾问殿外求见。”    “快请。”    朱高煦起身相迎道。    “臣等参见皇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千岁!”    蹇义、方孝孺等十几名朝臣,见到朱高煦来迎他们,当即躬身作揖道。    “诸卿免礼。”    朱高煦抬手虚扶,给足了众人面子,并吩咐康平道:“赐座。”    待众人分别落座之後,朱高煦也重新坐回他的位子,开门见山道:“诸位可是为了内禅礼仪而来?”    方孝孺虽然是内阁众顾问之首,但品级与地位皆不如吏部尚书蹇义。    可眼下,方孝孺是在场众臣之中的长者,所以其余人皆把目光投向了方孝孺。    方孝孺是明白人。    他沉Y片刻後,当即朝朱高煦拱手施礼,恭敬的应声道:“陛下之功绩,远超历代帝王,如今大明正值盛世,陛下却以年老T衰为由坚持退位。因此,这内禅之礼,臣等实在不知该如何把握,特来求见殿下拿个主意。”    “与父皇陛下相b,唐宗宋祖,皆稍逊一等,即便成吉思汗,也不过是只会弯弓S鵰的野蛮帝王。”    朱高煦郑重其事道:“父皇内禅之礼,必须隆重,断不可敷衍!”    他很清楚,以朱棣开海修典,平草原、收西域、定安南等开拓之功,远超历代帝王,可与秦皇汉武b肩。    因此,他打算为朱棣办一场无b隆重的退休仪式。    PS:今天还是只有一更,明天又要做检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