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圈天菜_改变与不变,中式恐怖故事:1孝子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改变与不变,中式恐怖故事:1孝子棍 (第1/1页)

    不过后来,我还是拿出一块鞋上扣下来的黄金,交给了爷爷。

    因为这个家实在是太贫穷。

    每天,我都有一个鸡蛋,一些荤腥有时候是一小块rou,有时候是一块鸡鸭,有时候是鱼虾入口,而且吃的是白面。这是家里最好的伙食。

    男人们是没有鸡蛋的,不过加了白面的红薯饼子基本能吃饱。吃到的荤腥,最多的是油渣,或者有时能喝到一些光骨熬的汤,骨髓是要挑给我的。

    女人们则只能吃剩下的,需要上工的mama,大娘和奶奶粮食基本够吃,未成年的jiejie和堂姐们则只能吃五分饱,剩下的肚子全靠红薯和野地里的果子,植物的根茎,蚂蚱、知了……来填补。

    这就导致我吃饭的时候,总是有一种负罪感。这种负罪感让我千方百计的想改善一下家庭生活。

    所以,在多次脑内多次预演后,我选了块不规则的黄金用石头砸扁了,在河边埋了几天再挖出来,假装是在河边捡到的,然后偷偷交给了爷爷。

    “俺爷,你看这可是金哩,要是金哩,可值钱啊?咱家就能天天吃rou了!”

    爷爷笑呵呵的告诉我:“啥金哩,黄铜哩,不值钱!”说着随手扔到草垛里。

    然后摩挲着我的头说:“谁家能天天吃rou哦,镇长家也不能啊。你看乡里人一年到头就过年能吃上白面,你天天吃rou人家要眼红嘞!乖孙儿,这么想吃rou,可是饿了?你去拿个碗来,爷爷给你烤板栗吃。”

    我听话的离开房间,然后从门后观察,看到爷爷悄悄的捡起那块约二两重的黄金,小心翼翼的揣到怀里……

    第二天我的碗里多了一个鸡腿,而其他人的碗里却没有多出哪怕一块饼……

    日子如流水般过去。随着身体恢复,我也要去上学了。原身是上三年级,复学后仍然上三年级。

    镇上的小学离我家约二三里地,而村里是没有小学的。每天,孩子们都是熙熙攘攘的步行上学。镇上的孩子会吃点早饭,然后出发。村里的孩子则要在四五点钟就背上一天的粮食出发。

    小学的校长是镇上德高望重的一位罗姓老人。我复学的时候,爷爷特地拉着我,去跟校长打招呼,说了我受伤濒死的事情,请校长和老师多照应。

    原话是这样说的:“该打就打,不听话找棍抽!不过小孩头受伤过,别打头,恁们多cao心,别打死咯!”

    校长办公室就是一个不大的房间。一个破了一角的桌子上满满当当堆的都是书,桌子旁边书架上有一个地球仪和一些教具,书架旁边是一个盆架子,上面有脸盆和毛巾。盆架旁边是一个小茶几,上面有一个掉漆的暖瓶和四个茶杯。

    整个房间最特别的是一根悬着的粗木棍,木棍的一头凹凸不平,并且有一种奇怪的黑色。

    等我回到教室,班里孩子对我去过校长室好奇极了,不停的追问我所见所闻。

    我着重描述了那些书和那个棍子。

    “俺知道,那是孝子棍!”班里的副班长洋洋得意的回答。

    这个孩子是校长的亲戚,喊校长“舅老爷”。

    “俺听俺奶讲,罗家以前出过大官,家里管的严,谁不听话就敲死谁!砰!砰!”这孩子一边说着,一边还手舞足蹈的比划。

    “哇!”班里的其他孩子都发出赞叹的惊呼,我却觉得茫然,敲死……

    放学后,我在堂姐那里听到了更多细节。

    罗家曾在清朝出过进士,在民国出过官员,在抗战资过共军,自诩为书香世家。家里的子孙但凡有不忠不孝,忤逆悖行,族长和父母就有权利把孩子用“孝子棍”随意惩戒。

    这些惩戒有的大快人心,有的让我毛骨悚然。

    新中国成立前,孝子棍处死了七八个所谓的“汉jianian、地痞”。

    二十年前,校长的女儿因为不愿意和当时的“反革命”夫家,划清界限,被家里人带走,压在院子里的磨盘上,用孝子棍活活把肚里七八个月大的孩子打了出来,大人不到一个月也咽了气。

    两年前,校长的族孙,看了报纸上关于南海那个“圈”的报道,于是不愿按家族安排从军,一心想去大城市闯荡,被吊起来,打了一百三十几棍才叹气。

    当时,罗家的老老小小和镇上的一些闲人都曾去围观。那孩子的爹拿着棍,打一下就问“服不服,改不改!”那个死倔的少年一声声的“不服,不改”,最终声音越来越小,直至湮灭……

    大堂姐用一种惊叹的语气道:“血飙了那么远呢!”

    “打死人,公安局不管吗?”我问到。

    “打自己家小孩,谁问?谁管?再说也怪他自己不听话,惹的他爸妈后来还哭了一场,给他好好埋了”。堂姐理所当然道。

    而我突然有点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