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呼唤(1) (第1/2页)
太升桥南路是一条狭窄的小巷,巷道边林立着低矮的民房。在拆迁盛行的时期,这一片尚未老旧得需要推平重建,现在它够老了,地价已涨得拆不起了,政府就在灰瓦墙外边刷漆贴砖,把临街的一面打扮得能见人了事。所以数十年来这里的布局少有变化,仍然维持着上世纪井然有序的拥挤,纵横的街道切割过一片片不分彼此的居民区,像数条细细的支流淌过平缓的滩涂。居民楼底下的商铺同样守序而守旧,不外乎蔬果摊、五金店、小卖部等等几种,一些关了门,一些新开张,循环往复地支持着这里闲散的民生。 我和娄生的工作室开在太升桥南路附1号2楼207室,是这里最突出的异数,毕竟招牌上挂着捉鬼驱邪四个字,在哪里都很招人侧目。还好市井之地心胸宽广,能容下搓麻将到凌晨的茶馆,也能容下我们俩。 左邻右舍并太不相信我们的业务。大家看娄生深居简出,寡言少语,便觉得他在搞艺术,而我言行正常,与人和善,大概是大艺术家的小助理。我把这两种人设说给娄生听,娄生沉默半晌,最后表示随街坊们的便。 这个随便有其道理。这条街上的事件不外乎法律能解决的纠纷,凡有死人都是寿终正寝,远达不到闹鬼需具备的条件,邻居不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再错误的认知也不影响生意,所以无需解释。而我们能坚持不倒闭,靠的是娄生名声在外,客源稳定。 这间工作室只得我和娄生两个人,他负责捉鬼,我负责捉鬼以外的一切,俗称打杂,由于只有俩人,也可叫做经理与副经理。娄生对什么都不太在意,我印名片时把自己印成经理,给他印成副的,他也没有意见。 多年来见了许多客人,我把他们大致分成两类,一类面色如常,条理清晰,遇到的不是大事;一类精神紧张,颠三倒四,在恐怖里往往命不久矣。 这次来的是前一种。 我睡醒午觉时,已是午后两点。今天从早就下起大雨,黑云压顶,狂风卷在楼洞里吹出尖啸。店里开着灯,但是电流不稳,白炽灯偶尔闪烁一阵,闪得满屋都是摇晃不定的阴影。我睡觉时听着打雷刮风,做了两小时噩梦,精神反而更萎靡。 我入睡前,娄生坐在桌后看书,此时姿势不变,书翻了大半,看来恶劣天气和癫痫似的照明都没有影响他。我站起来整理薄毯,窗外接连劈过数道亮白的闪电,对面的楼房被电光照成几张阴郁的剪影,跟着是滚雷阵阵。如果今天有人拿天打雷劈发誓,此时吓也会吓死的。我不禁想,世界末日也就这样了,于是问娄生:“今天早点关门吗?这天气应该不会有客人来。” 娄生头也不抬,回答我:“还早。” 我们没有执行过上下班计时打卡的制度,他也绝不是计较工时的老板,所以我以为他有预约。然而预约事宜一向是由我处理的,我翻了下今天的预约簿,确实是空白。 娄生看出了我的疑虑,又说:“我会算命的,世界末日和下班都还早呢。” 他好像不仅会算命,还会读心。不过据他说,他只是格外能感知别人的情绪,而与我相处久了,我的情绪总是写在脸上,很好看懂。现在我怀疑他是否在诓我,还是他真的能从我午睡初醒的痴呆相里读出“世界末日”四个字来。 我已屡次提醒他不要把这些花里胡哨的本事用在我身上,他也屡次表示没问题。这次我正要重申抗议,门就被敲响了,真有客人来到,他有些得意地瞥了我一眼。在这种天气里上门的客人想必是为了要紧事来的,没办法,我只能先尽自己打杂的职责,开门去迎宾。 门外站着一位中年男士,拎着一柄正在滴水的长柄黑伞。伞是湿的,他身上倒是干的,看来他是打车来的,否则在这种大风天里,就算打着伞,走上一分钟也要湿透了。 我把男人让进屋内,把伞收进伞筒,他一边向我道谢,一边感叹天气之恶劣,像个来串门的亲戚一样,有许多闲话。这位顶风冒雨的客人看起来却并不着急,我不免好奇,多瞧了他几眼。 娄生已经从书桌后走到沙发上坐下,还端来了热茶,省去了我的工作,我就径自坐在他旁边。客人坐在我们对面,递过来一张名片,我看了一眼,他叫作陆呈孝,是位编辑,供职于一家我没听过的出版社。 没等我问,他就先说:“两位好,我知道你们一位是方先生,一位是娄先生。你们很有名啊,所以我才来的,唉,今天天气真不好,不过我这件事很紧迫。哦,但我并不是为自己来的,我有一位对接的作家,最近遇见了怪事,我是替他来的。” 怪不得他还有心情聊天气。我问:“这位作家叫什么?” “叫作路扇,真名和笔名都是。道路的路,扇子的扇,和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