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 尽兴而归 (第2/2页)
这时候的陈楷倒是无奈的摇摇头解释道。 “原来如此。”房玄龄理解的点点头,道,“那陈小郎,那文科学子呢?” 陈楷倒是双手交叉对两人行礼,道,“文科学子陈楷见过两人贵客!” “原来小郎你就是文科学子!”戴胄见到了陈楷倒是有几分惊讶,开口说道,“听闻越王厌恶儒学,不知道学院之内的文科却是教授什麽?” 陈楷摇摇说道: “我们是由颜科长主管教学,一样学得是四书五经与其他儒家弟子相差并不大。 两位贵人也不要听信传言认为越王厌恶了儒家,文与数乃是我农业学府根基科目。 顶多我们的课程之中加入了《唐律》,想要从文科毕业,需要把《唐律》给背会,且与百姓相关的律法需得会默写!” “你们越王如此重视《唐律》的吗?”戴胄不由看了一眼房玄龄,房玄龄此刻更是得意的m0着自己的胡须。 没什麽,自己编撰的东西被认可了,作为编撰的人怎麽可能不高兴。 “嗯!”陈楷说道,“大王说,将来我们种出了好田肯定会惹人眼红。 若有强豪世家来抢夺我们的田亩,你们唯一能够依赖的便是唐律与朝廷。 只要没有违背唐律,将来打官司上达天听,朝廷与越王都会站在我们这一边。 但若违背了唐律,他便会清理门户!” 房玄龄听到这话,忍不住拔了一根胡须,自己都不带疼的。 房玄龄自然明白里面的道道,李泰这压根就不是正常的培养顺民,而培养出一群极具斗争JiNg神的基层。 这些人懂得种田,天生受到百姓拥护,明白律法能让百姓拥有与小吏抗争的资格。 最重要得是,他们是农业学府出来的,一个个有着越王背景,只要越王不倒,那麽哪个普通的小吏敢得罪他们。 越王这麽做还大大方方,他要得就是农业昌盛,自己根本就阻止不了这些人学业有成,然後散落到关中各地。 因为这些人会成为越王的根基,但同样这些人也会成为朝廷的根基啊! “克明把楚客安排到农业学府该不会是当初就看准了这一点吧!” 房玄龄眯起眼睛,总感觉杜如晦下手也忒快了, “虽然这件事情还只是小事,但越王这麽大大方方推行农事,自己根本就没阻止的理由! 尤其朝廷这些年来连年遭灾,任何增长农业的手段都值得试试,怎麽可能会因噎废食!” 房玄龄此刻正在思索,不过陈楷引领着房玄龄与戴胄到文、数、墨和乐四科处进行用印,然後便把《农地人才之友第一版》交给两人各一本。 “玄胤,你来看看!”房玄龄回过神,看了看这一本书,虽然这书写得文字普华,乾巴巴的没有任何形容词,但房玄龄是丞相,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只有知识的书籍。 当然对b来,房玄龄只感觉这书籍的知识写得纯粹,戴胄那是越看越是激动了起来。 在这书里,把农地之事分成了农类和农副产品,以及农业工具三大类。 其中农业类讲得是种田开垦,施肥除草等等事务,就是手把手的教你怎麽样种田。 农副产品类,则是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产品,不过现在只提到了药材种植与禽蛋养殖,李泰是怎麽样孵化鸭蛋的,李泰并没有隐瞒,都把这些知识公布在这书籍中。 最後的工具类则是各种提高生产力效率的工具,绝大多数也是墨科研究出来的。 “越王真不愧是圣人之後,此书虽薄,却可成我大唐根基!” 戴胄连连翻阅这一本书,他深切感受到,任何一个书生只要拿着这一本书,都能从开荒到种田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把庄稼给种出来,种个三四年甚至不会下於一般的老农。 “嗯!”房玄龄听到戴胄的话也认可点头,心中肯定,“越王真有圣人之心啊!” 房玄龄自然能看得出来,越王这一年努力基本都浓缩在这本看似单薄的书里。 一般上来说,这些知识就算不是敝帚自珍,那也肯定是传播给自己的弟子学生什麽的。 哪里有越王这麽大大咧咧,只要支付一贯来参观如何治理流民,就把这宝贵的书籍这麽大大方方送出去,彷佛深怕别人不知道,不想要看似的。 瞥了一眼戴胄,戴胄把这本书放入怀中,身为民部尚书他最重视百姓耕种了。 房玄龄对陈楷说道,“越王气量恢宏,如此名着,说送也就送出去了!” “嗯嗯!”陈楷听到房玄龄对李泰的称赞,也连连点头道, 1 “越王曾言,大唐强即是他强,大唐盛既是他盛。 所以让更多人知晓农业知识,是他一直以来的夙愿!” 听到陈楷说道李泰时,那双目中冒出来的崇拜光辉,房玄龄默默记在心中。 这样的心x宽广的君上,自然是会成为受人尊敬的贤王。 所谓大儒最初也就是那些如同孔子那般愿意分享知识的儒家名宿,而不是儒林这个圈子吹捧起来的活人招牌,但越到後来这味道就越是变味了。 所以了越王办理学校,分享知识,哪怕不是儒家的,却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声望。 但也正如此,越王反而越发危险了,怕就怕越王想要得不只是个贤王的名声啊! 一想到这里,房玄龄却也一阵担忧。 越王这一件件的事情实在太漂亮了,他一步步走来得根基也稳得可怕。 等到了太子及冠,真能跟现在的越王抗衡吗? 1 房玄龄不知道。 等到了李泰成年,荣誉满身,是不是会走上与圣上一样的道路? 房玄龄也不敢想。 戴胄却不知道房玄龄的心思,只是把这书收入到怀中後,忍不住再m0了m0,道, “有了此书,今天这一天就算是物超所值了,回去後我当细细研读才是。” 戴胄的话打断了房玄龄的思索,房玄龄也从容说道: “回去後,把今天见闻与圣上回禀,至少短时间内高陵还能接受流民而不会产生祸乱。 而我们做好粮食对高陵的供应也就是了!” “是极,是极!”戴胄听到房玄龄的话赞同的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