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捉迷藏 (第1/1页)
说来惭愧,我是极度不善运动的小孩。鬼抓人、躲避球等游戏,大家都是让着我玩的。唯一擅长的,只有不需要反应力和T力,又能利用瘦小T型的捉迷藏而已。 奇妙的是,小时候我连地下室的半废弃杂物堆、充满怪异教材的实验器材室也躲过,倒没遇过那些约定俗成的鬼故事。既没有突然加入的陌生小孩,也没有东西取代某人,本人被神隐的经历。待我遇上怪事,已是高中时期。 当时是明亮且炎热的夏日。因为参加社团活动,我来到假日的校园。校舍变得缺乏人类气息,只从不知名教室传出的讲课声,和遥遥某处的乐器声,透露还有其他人在学校。当时我讶异於假日与平日的差别──只是上课保持安静和没有人的寂静有天壤之别──然後感到有趣罢了。甚至为了这份寂静增添的几分凉意感到开心。 社团活动分为上午的静态活动与下午的动态活动。动态活动是模仿综艺节目或许还有踢罐子?的大人版鬼抓人。活动分为两阶段。一开始,由好几名被称为「猎人」的社g倒数,社员要在时限之内躲起来。猎人开始找人後,社员们要一面躲避猎人的追捕一面把藏在某处的目标物踢回活动教室。规定上禁止躲进室内和二楼,禁止用手碰处目标物。目标物是不知塞了什麽的纸箱,似乎颇有分量,避免大家踢坏。 自然,战斗力残破如我,只能把手段全押在第一阶段的捉迷藏了。我和一个要好的nV生决定一起躲起来,等猎人注意力被其他人x1引走,再悄悄溜出来运目标物。 活动教室紧邻C场。最开始有一群人和我们一起逃往前门的方向。有些人在路过中庭时便躲到中庭的树、花圃或走廊的柱子後,一部份则和我们一起来到前庭。前庭有座可以直通教室二楼的大楼梯,於是有不少社员躲在楼梯下,我和朋友则再走远一点,来到校舍边缘。走廊尽头的柱子和教室墙面之间,连有一道非常非常矮的水泥墙。叫它墙都有些奇怪,或许该称之为矮凳吧。那是个只有我这种一百五十公分的矮子可以藏在後面的水泥结构,连我朋友都有些勉强,所以她乾脆躲在柱子後。 校舍到围墙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还有空间种树,但其实也颇近,因此我除了风声蝉声,还能听到校园外来往的行车声。当时我便缩在走廊底部的矮墙下,和朋友对望着嗤嗤窃笑。从对面看一望即穿的走廊,谁也料不到下面躲了个人吧。 很快的,我听到中庭方向传出吵杂声,包含「接球!」、「在那里!」以及非常大声地踢箱子的声响,气氛十分热络。再接着,便是猎人来到前庭,追赶楼梯下那批人的声音了。 不敢抬头往外看的我,只能集中注意力倾听。能辨认出社员们渐渐远离,人声渐淡。不知怎麽地,隐约能听到的讲课声和乐器声也停了。校外好像突然没有车经过了,连蝉声、树叶沙沙声和直到停止才注意到的,室外机的噪音都没有了。 那是明亮的夏日午後,我和朋友并没有躲在Y影处,我却也感觉不到炎热。 「出去吧。」我说。 作为目标物的箱子就在不远处的走廊旁,介於中庭与前庭之间。老实说,我还以为它早被踢到C场去了,想不到连找都不用找。知道我没什麽T力,朋友自告奋勇跑去踢箱子。胜利就在眼前,她显得相当兴奋,或许兴奋过头了。 我试着跟上她,发现前庭也好,中庭也罢,一个人也没有。就算其他人被抓走了,应该也要有猎人继续找人才对。然而,我什麽人都没见到。 我们俩沿着走廊,小跑步回靠近C场那侧。狭小的走廊所能见到的C场一隅,尽管明亮,却依旧空无一人。 我感到奇怪,对朋友说:「等一下……」也不知她误会了哪部分,反而转过头对我说:「没问题,我先过去了!」 她朝C场奔跑而去。随着她用力踢向箱子,剧烈的「碰!」一声彷佛划开的空气,让我耳朵痛了起来,周遭的细碎杂音也随之渐渐重回我的耳朵。歪歪扭扭地跑到C场,视野终於变得开阔。朋友已经跑到非常接近活动教室的位置了。直到此时我才见到猎人们从活动教室跑出来,他们一脸讶异,完全没想到有人逃过他们的法眼,这才手忙脚乱想阻止我朋友。自然,我的朋友轻松达阵。 就游戏一开始的目的,我和朋友胜利了。但回到活动教室,社员们完全没有开心的感觉。社g也好,被抓回来的社员也好,大家都一脸茫然,甚至有些不悦。 我问了和我b较要好的同班同学,才知道猎人们早早把社员抓回来,但预定活动时间还有剩,社g便决定换个规则让社员再出去一次,继续游戏。没想到,还没把社员放出门,就有人把纸箱踢回来了。 「他们不知道规则变了,也没办法。」我同学多少带着怒意,但用安慰的语气对我说。 游戏就这样不了了之。我一开始基於羞耻不好意思说,我根本是害大家没玩到游戏的主谋。仔细思索一会儿,便独自生闷气起来。先叫人出去外面躲起来,自以为找到所有人後便擅自改变规则,反而怪罪最初遵守规则的玩家。这种作法实在太不严谨。明明这次活动有签到表,社g可以用那份清单点名,怎麽会不确定人员到齐就改变游戏规则?甚至,还把错推到基於规则没被猎人抓到,自然也不知道规则改变的人身上。 由於我想来便气,所以这些年来也没仔细思索过。而且我也没想过,当时完全可以反问社g是否没有点名。直到凑巧看到捉迷藏鬼故事,才想起这段经历。 现在想来,我那位提早被抓走的同学,称呼遗留在外、不晓得规则改变的人为「他们」。再怎麽说也是同班同学。在社g提议更改规则前,总该会注意到同学还没回来,向社g们告知吧?那种彷佛我一直待在活动教室,甚至无视我也刚从门口走进来的态度,好像完全不知道我就是她口中的「他们」。 这麽多年过去了,我也没办法再去确认当时社g是否有清点人员。但要是,当时确实有点名…… 至今,我仍清楚记得朋友踢向箱子,彷佛破开空气的巨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