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大清_第五十一章 朱劲松的脑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朱劲松的脑子? (第2/2页)

又撇了撇嘴,说道:“八卦教那边多少应该会有一些建奴,而且有着三公子在,想来不是什麽问题。”

    “但是陈泰来那边,他反旗倒是举起来了,可是根本就没有正面跟鞑子官兵交战,到现在也就是刚刚占了大半个兖州,他手里应该是没有建奴的。”

    朱劲松倒也不以为意,反而笑呵呵的说道:“没有建奴俘虏,不是还有满大爷?只要他姓陈的手里有,咱们就收。”

    “另外,让南方的兄弟们想办法联系西夷,看看西夷手里有没有崑仑奴,只要价格合适,咱们也买。”

    听完朱劲松的打算之後,刚刚归降了孟良崮不久,目前还处於观察期的前泰安知府曾诚便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沉Y一番後才试探着开口:“主……大当家的,您别怪小人多嘴,只是咱们孟良崮现在还属於草创阶段,就算是有钱也该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如果只是因为一场乾旱就拿钱买崑仑奴……”

    充任孟良崮後勤大总管的刘怀文,也同样不愿意拿钱出来:“大当家的,要是打井,咱们组织百姓去打井也就是了,没必要非得用建奴或者崑仑奴吧?”

    “是,咱们都知道打井有危险,一个不慎可能就会把人埋到里头,可这老话都说了,喝口水还有噎Si的呢,咱总不能啥事儿都替百姓g了吧?”

    “再说了,就算西夷那边有崑仑奴卖,可是咱孟良崮也没多少钱能买得起?”

    面对着曾诚和刘怀文的反对,朱劲松也沉默了。

    随着朱劲松的沉默,整个屋子里的气氛也变得凝重。

    曾诚和刘怀文说的都没有错,无论是从钱的方面或者从其他方面来看,拿着原本做为矿工、劳工的建奴替百姓打井,都算不上什麽合算的买卖。

    如果再拿钱向八卦教和西夷购买建奴、崑仑奴,那这个买卖就更是亏到了姥姥家。

    但凡是有点儿脑子的,都不可能下定这样儿的决心。

    朱劲松的脑子正常不正常?

    沉默了半晌後,朱劲松乾脆拿过刘怀文手里的菸袋锅子,从菸袋子里掏出一些旱菸菸丝,卷成了一个老旱菸,慢慢的cH0U了起来。

    烟雾缭绕中,朱劲松半眯着眼睛,目光从朱二旦、刘怀文和曾诚等人的身上扫过。

    这些人,永远不会知道,有那麽一个国家,为了自己国家的百姓,究竟能g出来多少违背常理、违背经济规律的事儿。

    当寇唯德十九世疯狂肆nVe的时候,这个国家拿着国库储备替所有的百姓承担了医疗费用,而彼时的天堂、灯塔,没钱的穷人只能躺平等Si。

    当电价成本从2毛涨到8毛的时候,这个国家的电价依旧还是5毛起步的阶梯计价,而彼时的日不落帝国,每兆瓦时的电费已经涨到了424英镑,摺合3734软妹币。

    当这个国家的北方地区依旧正常供暖,百姓们还是跟往年一样穿着短袖啃雪糕,而彼时欧罗巴的天然气价格已经疯涨,百姓不得不砍木头烧壁炉取暖。

    这个国家,还经常被自家百姓狂喷,福利不向发达国家看齐不行,技术没别人行进不行,实力没别人强更不行,反而在这个国家的百姓看来,世界上要麽是自己的国家,要麽就是外国。

    没有经历过这一切,当朱劲松试图模仿着这个国家的一切时,在所有人的眼里,朱劲松就成了脑子不太正常的那一个。

    沉默了半晌後,朱劲松终於下定决心。

    要是穿越一回只为推翻鞑子,只是为了自己当那个皇帝,那这一翻穿越又有什麽意义?

    既然穿越一回,自己该享受的固然得享受,但是该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也一点儿不能少!

    朱劲松扫视了众人一眼,沉声说道:“怀文叔和老曾说的道理,咱懂。”

    只是刘怀文和曾诚等人的脸上刚刚露出一丝喜sE,朱劲松却又狠狠cH0U了一口老旱菸,说道:“道理咱懂,但是,咱不打算改。”

    “买建奴的事儿不能耽搁,买崑仑奴的事儿,先想办法联系那些西夷,等真正联系上,再运过来,估计也得几年时间。”

    “对了,崑仑奴记得要阉割过的。”

    “没钱,咱就去抢鞑子手里的,再不济还能把火绳枪卖给陈泰来跟八卦教。”

    “咱们自家的百姓,咱们自己心疼,花些钱就能让百姓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打井,简直没有b这更合算的买卖了。”

    曾诚张了张嘴,有心想要再劝一劝,只是一想到自己刚刚投降过来不久的身份,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没有再接着劝说。

    剩下像刘怀文、朱二旦等人,更是事事以朱劲松为首,既然朱劲松这个大当家的下了这个决心,他们自然也不会再多说些什麽。

    朱劲松却又接着说道:“要是光想着升官发财,我朱某人有的是办法,根本不用冒着杀头的风险Za0F。”

    “老曾上山晚一些,但是你最近一直在按咱的吩咐在夜校里学习,你应该知道,咱们孟良崮讲究的是以百姓为先,就算是有什麽危险,也是咱们孟良崮的军人先顶上去,军人顶上去之後,是咱们这些人顶上去。”

    “顶得住,要顶,顶不住,还是要顶。”

    “无论什麽时候,百姓才是第一位的。”

    “因为,百姓才是咱们的根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