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69)  (第3/3页)
吸,此时他耳边的厮杀声都消失了,唯有自己的心跳声。    弓弦抖动,箭矢飞出,樊春默念着,向神明祈求。    箭矢消失在眼前,瞬间,那名融国大将倒地,樊春喜道:中了!    他这一声中了刚落下,忽然身后响起一片欢呼声,无数的人都在高呼一个名称:青王!    樊春意识到他面朝着北城门,于是他转过身,往南城门的方向眺望,他看见往外头溃逃的融兵,还有追击的云越士兵。    热泪溢出眼眶,樊春抹去泪水,跨过地上同伴的尸体,再次面对北面的融兵,无数支箭从他手中射出,他拈箭的手指鲜血直流,他意识不到疼痛,也忘记疲惫。    南面融兵在遭遇越潜率领的士卒突袭后,实在抵挡不住,选择撤退。南面融兵撤退后不久,北面的融兵也鸣金收兵了。    从早上打至午后,不说守城的将士力竭,融兵也同样疲惫,对双方都是苦战。    融兵迈着沉重的步子,搀扶着受伤的同伴,朝营地的方向撤退。    金谷关的城墙上留下众多尸体,有融兵的,有云越士卒的;金谷关的城墙下,有更多融兵的尸体,鲜血染红大片沙土,整个战场看起来触目惊心。    这一战,融兵死伤无数,赵璋还折损一员大将,这名大将被守城的弓兵射杀,箭矢射中的正是眼睛。    那么遥远的距离,有这样的准度,真是令人胆寒。    越潜这边也是损兵折将,守北城门的彭震身受数创,被士卒抬下战场;守南城门的风显脚板被敌兵的长矛扎穿,行走困难。    樊春拉弓的手臂发麻,几乎抬不起来,险些废掉;风伯益被流矢射中背部,伤势不轻。    1    樊鱼差点被融兵打死,他身上小伤口无数,但没有大伤口,很幸运。    由于南北城门一度被融兵用攻城武器击破,云越士卒的尸体都堆积在城门口,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抵抗,还在坚守。    越潜拭去脸上的血迹,把豁口的短剑搁放在大腿上,他坐在通往城楼的石阶上,看着城门内云越士卒的尸体,神色凝重。    樊鱼递给越潜一碗热汤,他见到对方的战甲被血染红,一时无法判断是否身上新增了伤口。    默默在越潜身旁坐下,樊鱼很惆怅。    融兵可以不停增兵,而他们就这么一些人,只会减少,不会增加。    下一次攻城又是什么时候呢?    樊鱼小声问:青王,彭县那边还是没有消息吗?    燕起前往彭县已有数日,不是没有消息,而是我们被包围,燕起不方便传达。越潜搁下空碗,拿起佩剑看视,用战袍拭去剑上的血迹。    夜晚,后勤队伍出城门捡兵器,尤其是箭,守城需要大量的箭,能回收的就回收。    1    风显领着一支小队,在城门附近巡逻,忽然看见数人围聚在一起,他连忙过去探看。    一名妇人递给风显一支箭,箭上绑着块白绢。    将白绢取下,打开检查,上面似乎有字。    风显唤士兵举火把照明,他在火光下,发现是融兵的招降书。    呵,投诚不杀,还是老一套,以前那一批批投降的人,哪个不掉脑袋。再说了,要想当刑徒苟活,我们又何必造反。    风显将白绢放在火上焚烧,将它烧成灰烬。    围观的人听到风显的话,才知道是招降书,议论纷纷,他们之前都是刑徒,打心底不信任融人,不只不信任,对融国官员还充满着仇恨。    融兵射入金谷关的招降书有好几份,其中一份摆在越潜书案上,越潜已经看过。    将招降书仔细读阅,风伯益道:词句优雅,言语诚恳,真是魅惑人心的东西。    樊春把脑袋往上凑,也想看招降书,可惜他是个文盲,不知道都写些什么,只是恼道:融人不会真以为我们走投无路了吧!    1    樊鱼道:就是死,我也不降!    他再不会任人宰割,与其投降,还不如握着剑战死在金谷关上。    越潜的手指抚摸招降书,文风很熟悉,他猜测出自昭灵之手。    将书案上的招降书大力拨开,风显取来一份地图,把地图摊平,指着南城门外的融兵营地,说道:请青王率领大部队突围,由我和老弱留守金谷关,拖住融兵。    越潜淡然道:没必要。    风伯益摇头,训风显:你啊,总是急性子,忘记彭县了吗?    张军师还在攻打彭县,他们仍有希望。    融兵营地,昭灵待在营帐内,低头读阅从云越各方送来的战报,他身边是正在总结今日战事的卫平和赵璋。    其中有一份来自彭县的战报,它被放在其它文书的后头,显然传信者刚刚送到营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