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病假 (第1/2页)
于臻越过宋祺,挨着坐起的魏然蹲下,眼睛直直的盯着人,语气里没有一丝玩笑的意味,于是词句便显得直白的露骨: “他们来找我录节目。你不想我来吗?” 魏然整个人又松弛下来,看向宋祺笑道:“这是你们准备的惊喜吗?” 宋祺笑了笑,不置可否。他也是在下午的筹备会上才获悉这个“惊喜”。 节目组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灵感,在树屋下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雨棚。夜幕降下,三人围坐在雨棚里的炉火旁,烤物、闲谈。三个人就像真的只是周末驱车前来露营的好友,享受着旷野的寂寥,和身侧人的相伴。是过分的宁静,也是恰到好处的心安。 但节目是不可以如此平静的。 在画外音的提示下,三人一齐转头看向漆黑一片的坡道:于臻从一片漆黑中漫步走出,在惊呼声中,微笑着走上缓坡,步入棚中,和三人一一握手道好。 于臻不仅有着和贺年、江苒君一样的从容,还因为不加雕饰的自然,多了一股浑然天成的矜贵。 优越的出身是那个圈层的标配,出众的相貌是基因彩票,享誉世界的艺术成就是天赋和努力共同的结果。 这种时候,人们不得不承认:上帝真的会有偏爱。 于臻的到来对唐、屈二人来说,的确是一个惊喜,这件事两人事先并不知情。紧接着,一声从树屋上传来的欢呼声,对宋祺来说,或许也算是一个惊喜。 贺年笑着从树上的楼梯走下。于是,在再度响起的惊呼声中,宋祺微微蹙眉:他一眼就认出了贺年抱着的长方形黑盒。 闲适的好友小聚一下子变成了欢声笑语的“旧友重逢”。宋祺看着雨棚里的热闹,轻松的抱起双臂。他并不反感喧闹,相反,他很乐意作为一名旁观者。 话题突然来到了黑盒这里。这是宋祺在剧本里看到过的内容。贺年卖起了关子,但并不难猜。贺年提示和于臻有关,盒子的外形也很容易联想到乐器。唐、屈几乎同时脱口而出小提琴。只有魏然说了几个完全不搭边的答案,他也有自己的道理:贺年说了是他自己的东西,不是礼物;同时贺年也明确告知,他不会拉小提琴。 谜底很快揭晓,盒盖向上打开:一把有被主人精心保养的小提琴。 “我虽然确实不会拉小提琴,但是我有一位从小练琴的朋友。这是他送给我的礼物,我一直没有给过回礼。因为觉得太贵重。今天呢,想要借花献佛,请我们全世界最厉害小提琴演奏家,用我朋友的这把琴,拉一首曲子。” 一个温馨到让人没有理由拒绝的请求。唐、屈二人已经兴高采烈的讨论起了曲目,于臻却一动不动的站在原地,脸上是不难看出的不悦。 宋祺不自觉的紧张起来:于臻的名字举世闻名,但雨棚里的人别说演奏会了,只怕连一首完整的曲目都没有听过;更不会知道,于臻从来没有用别人的乐器演奏过,一次也没有。 显然布置下出这项任务的导演组,也不知道;并且,他们也没有提前知会过于臻。 但让宋祺担忧的冷场并没有出现。 魏然看向于臻,调侃道:“我不信你敢在演奏会之前,弹别人的琴。”说完,自顾自的笑几声后,又道:“要不这样,你送我们几张票。演奏会结束后,你要用这把小提琴,拉响你的安可曲目?怎么样?” 魏然说着将盒子关上,手掌轻拍着盒面,用羡慕语气的感叹道:“这样一来,这把小提琴可就价值连城了!贺年,”说着,又转头看向贺年,“到时候你朋友要你把琴还给他。他真找你要的话,你还不还?” 几人互相打趣一番,话头已经绕到了和小提琴完全无关的地方。方才的插曲像是和小提琴一起重新被关进了黑盒里。 录制结束后,宋祺帮着一起搬设备、收拾现场。摄影器材收拾的差不多了,他走到被放在角落里的黑盒前,习惯性的蹲下,打开盒盖,扫视一眼,检查无误后,双手托着竖起的盒盖两侧,向前放下。他握住把手,刚刚站起,魏然突然叫住他: “你介不介意,让我拉一首曲子?” 宋祺还没回过神,魏然又道:“我技术不差,不信你问他。”于是,他顺着魏然的示意看向一直占据着魏然身侧位置的于臻。 于臻没有回应。 宋祺觉得如果他的直觉没有错的话,于臻大概率对自己印象不佳。于臻对外界的疏离感符合大众对艺术家们的刻板印象,但是他们那两人第一次见面时,于臻看他的眼神就疏离到让并不擅长察言观色的他感到冷漠的程度。 宋祺虽然自小练琴,但他不是艺术家,也没有任何相关的癖好和忌讳。当初父母让不过六岁的他选择一项乐器,他因为看上去最为省力的重量和外观,选择了这门乐器。再长大一点,他非常后悔没有选择钢琴——他本来可以什么都不用携带的去上课。 “好。” 宋祺没有犹豫的就答应了。他将盒子提起,放到桌上,再次扣动按钮,拉开盒盖。 魏然没有同他玩笑。 小提琴被握着琴颈从盒中取出,然后被手法娴熟的人夹在颚下——双腿已经自然的调整到了和肩宽等同的距离。 这串动作已经足够宋祺判断出,魏然的练琴年限不会比自己短。 宋祺不由自主的期待起来:能让于臻说出“不差”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功底。 在快要进入到副歌时,不死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