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 国子监学 (第1/2页)
田假毕,正是六月初一。 朔日朝会结束后,早已是日上三竿。待更衣策马赶至务本坊,沈墨即踏入国子监大门时,偏巧是在第一堂课放课时。 他毕竟年少,所受官职属于虚衔,广威帝命人代行其责,不必亲自上任,应以学业为重。听着似是轻松安逸,但将来到该收回权柄时是否顺利,便要看能力如何了。 说是不论出身品级,广收国子学生,可沈墨即一路走来,目及之处没有一个新鲜的面孔。这些世家勋贵子弟少说也有几十号人,纷纷向他见礼,意图结交亲近。然而其中真正与沈墨即相熟的,也不过寥寥。 他想着尽快脱身,还未有主意,某位官员家郎君的话语就被猛然打断了。 “沈三!快接着!” “球,有球!都躲开!” 伴着这句高呼,天边远远飞来一颗蹴鞠球。藤竹编作,漆了些彩色,倒是挺精致的玩具,眼看却要飞过人群头顶,砸在不知哪处倒霉的地方。 沈墨即本就是从小习武,反应怎可谓不迅速?旁边人将将闻声,就发觉他身影不见。原是三殿下已依着球的轨迹奔离几步,抢在落地之前,提膝一顶稳稳接过,又在足尖掂了掂,返身摆腿,一脚踢出! 砰地一声闷响,彩球再度高高跃起,飞旋着落入主人怀中,竟是分毫不差。一个少年将球夹在腋下越众而出,朝着沈墨即猛挥手,也顺道挤走了那些世家子。 “聂六?怎么,才一个月不见,你就这般迎我?”终是见到了熟悉的人,沈墨即没好气道,说罢自己倒先笑了。 “你真是赶得巧,这刚过第一节课。我还以为沈三你要午时过后再来呢。” 那少年皮肤晒得黝黑,笑起来衬出一口白牙异常明亮,一把搂住沈墨即向屋内走去。他瞳色浅灰,眉宇带着几分大漠风沙揉砺出来的粗犷。这张脸却只是混血,堂堂样貌中依旧带着中原汉族的韵味,与那呼荣世子更是截然不同的长相。 “你才是,装束成这样没被讲师骂?” “嘿嘿,我又无所谓。” 聂六头上扎着抹额,腕戴护臂,怎么看都是舞刀弄枪而非读书写字的打扮。 能与沈墨即如此亲近之人,自然便是他从小相识,在宫学一块长大的伴读了。这少年名叫聂盛淮,乃河西节度使、左银甲卫聂大将军长房唯一的孩子。之所以在家族同辈排到第六,是因为聂盛淮生父早年一直守在边关,后来又战死沙场,以身殉国。而他作为嫡孙,自然是备受母亲和祖父的疼爱。 聂氏先祖随景帝征战开国,又世代忠诚谨慎,兢兢业业。这份荣宠历经四朝不衰,可当真来之不易。 讲堂内,沈墨即的位子早就由聂六替他占下了。因着是教王孙国戚中最尊贵的一部分,此处教师只带十二位生徒,共分作三列,席位宽敞舒适得很。沈墨即正是在末排的中间。 桌上摆了入学时所要求作的文章,已然布满直讲写下的批注。沈墨即翻翻宣纸,随口问道:“怎的不见杨四和云嘉?” “你怕是今晨起得太早,脑子还留在宣政殿里吧!”聂盛淮大叹,“国子学连三品以下都收得不情不愿,怎么会让两个小娘子进来?再说,云嘉的年纪也不够呐。” “当初宫学里题目可是一道发给她们的。这么说,入学考试还真就成了摆设。”沈墨即早料到新政难以推行,却不想阻碍如此之大。 聂盛淮指着前头坐席,压低了声音一个一个数给他听:“真要按文章水平分,我都分不到和你同间讲堂去。看那金吾卫将军家的,侯爵家的,京兆薛氏的……书读成这样,也好意思跟我们三殿下坐一块。” “溜须拍马。”沈墨即睨他,“你自己倒用功些,听说前几日又差点被大将军揍了?” 遭好友揭穿丢人事,聂盛淮脸皮再厚也有几分不好意思。他清清嗓子,赶紧岔开话题说:“哦不对,还真有一个考进来的。” 转头望向对方示意之处,沈墨即右手侧的坐席上,写着个全然陌生的姓名。因是放课之时,那学子正巧不在。 “这确是厉害的。”不清楚其中如何情况,沈墨即也懒得多做评价。 见他似乎对此没有感兴趣,聂六又道:“你外祖说来也怪,一向无功无过,也不知是何原因,竟在吏部尚书蹉跎了近十年。如今推行新策困难重重,怕是更难熬了。” 若说为了阻止外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