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六爷播种「总攻」_43/中春药,卫六爷将人压在身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3/中春药,卫六爷将人压在身下 (第1/3页)

    夜色渐暗,威远高耸的青云城城墙上,各处城楼已经点了灯。刚交接完的护城卫兵,穿着护甲正在城墙甬道上巡逻,眼神锐利的盯着城墙里外正进出城门的人马车队。

    青云城外,打着卫府旗号的几辆马车,在路上行驶了两天一夜后,终于在夜幕降临前后,和其他求学学子的车队一起,靠近了青云城入门口。

    好在青云城内不宵禁,放假学子返回青云书院的这三日,青云城城门会通宵不关。不然城外的学子和其他人马都得在外露宿一夜,第二日才能进城。

    在过了护城河后,卫府车队最前面领头的卫康,掉头打马往车队中间的卫六爷跑来,对同样骑在马上的卫六爷回禀道,“爷,要进城了!”

    “嗯,都下马吧!”

    骑着马慢走的卫六爷,翻身下马,接过卫安从马车里取出的路引和学员证,带着身后都下马的护卫,在西侧门入城门口外排队,等着进城检查和登记。

    而卫府车队几辆拉着不少东西的马车,则由驾车的马夫牵着马,进了西侧门边的人车马专候处,等着城门卫兵检查完他们没有私带违禁人和物后,才让卫六爷一行人进了城。

    从西侧门进了城内的青云大道,就有不少向导上前询问其他进城的人,是否需要帮助。而卫六爷一行人则没有向导关注,他们牵着马,熟练的往青云大道右马道上去,翻身又上了马。

    夜色渐浓,卫六爷一行人骑着马,在大道右侧马车道上直行,打马慢跑一刻钟后,右转进了东城第三区和东城第四区间的青云东三街马道上,又直行半盏茶时间,一行人左转进了第二道巷子口的第一户宅院,东城三二六宅院。

    东城三二六宅院,是卫六爷十岁中秀才那年,大喜的卫大爷和卫大正君,给他在青云城买来求学时住的宅院,而在卫六爷考入青云第一书院去文冶院读书时,这宅院也是不能进青云书院的卫安和卫康等一行人暂住的地方。

    进了内院,路上跑马了两日的一行人,都先去浴室里洗漱。

    卫六爷身上也是一层灰,他换了一道水后,才感觉洗干净身体。

    用过晚食,卫六爷没有入睡,而是在整理他这两日学习所得,有不明之处,也好在明日上山后和夫子们探讨一番。

    而贴身伺候着卫六爷的卫安,此时也不得闲,他忙着安排宅子里的下人,整理马车上府里各位正君让带过来的不少东西。

    待都将其记录在册后,卫安又开始整理明日卫六爷能带上山的吃穿用品,和一些卫六爷要送礼的物件。

    卫安不能准备的太多,免得传出卫氏子骄奢的名声出来,但也不能太少,这书院里虽说是读书求学,但也有不少敬人先敬衣的人,不能委屈了他的主子爷,而书院里的人际交往送礼回礼什么的,也需要特别注意。

    而卫康呢,他用了晚食就带着两个护卫出了宅子,此刻已经在青云大道上往城内上北方向骑马。

    没一会儿,卫康三人就停在了青云大道街道边,下马进了西城第一区的青云学杂楼,专门登记学子回院信息和发布学子需求信息的地方。

    卫康为卫六爷登记好今晚回的城,明早上文冶峰学舍的信息后,又熟练的掏钱递给管事,他要雇佣六位帮工学子,明日食时在北城门城墙下的候检区,帮卫六爷带物回学舍,请登记处发布这个雇佣的信息。

    事情办妥后,卫康三人和几个同样替自家主子爷办事的护卫拱手告辞,出了学杂楼,骑马回了宅院。

    “事情办得怎么样?明日有人帮忙吗?你雇佣了几个?明日东西不少,得多雇佣几位啊!”

    卫安用布帕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指着一屋子收拾出来的东西,对回来的卫康急急的问道。

    “这么多?”

    卫康瞪眼,十几个包裹被规规整整的装进特制的小背篓里,快占了一个堂屋。他刚还想着这次主子爷带的东西不少,还故意多雇了两人,那里想到都不够一半人数。

    卫安接着擦脖子上的汗,边擦边解释,“你以为我想弄这么多?这不是爷成年了吗,得送点礼给书院里的山长夫子们,告诉他们以后要用成人的方式对待爷,懂吗?这还不止,爷的同窗好友们也不能落下,都得告知一番,这就用去了一大半背篓。剩下的几个背篓里面,除了爷的私人用品,都是他准备送好友的精贵药材和物件,我都做了标记的,账本也在这!”

    说到这,卫安想起事来,推着卫康往宅子外去,急急道,“卫康,你快再去一回学杂楼,晚了怕是雇不到人了!”

    待卫康出了内院门,卫安又将人拉住,小声叮嘱了两句,“多找几个相熟的人来帮忙啊,里面的东西不能被人给摸了去。”

    “嗯!”卫康点头,另点了两个护卫,大步出了宅子。

    第二日清晨,卫六爷换了简洁的衣裳,把手上的护腕和脚踝的护踝绑好,坐上了去北城门的马车。

    马车行驶上青云大道街道上后,就能清晰的见到北城门外那高耸入云的青翠高山上,有一条通天青云路,直入云霄,正是卫六爷待会儿要走的路。

    这有着青云路的高山叫文冶山,是依着山上的文冶院叫的,而卫六爷求学的文冶院正在那白云里。所以,他们在青云城里只看得见山腰以下,青云路中峰的学子舍,东西隐藏在密林里只露出点点学舍楼的楼阁顶,和山脚下学院大门周围的学田。

    而青云第一书院却不是只有这一座山一个学院,它是由九座高山环山相抱青云湖而成,共九峰八院一无名,主峰是正对青云城北门的文冶峰,上有一通天青云路,三道青云门,求学门,思学门,讲学门。

    俗话说,青云三道门,助尔上青天!

    每一位想进青云第一书院的学子,除了通过书院的考学,还必须自己走过那些门,才算真的书院学子。而这第一书院的不少规矩,还非常考验人!

    如卫六爷他们这些已经入了书院的学子,每次放假返回学院学舍时,不仅不能带仆人下人进书院伺候自己,还只能自己背着东西上去,若实在背不了,可以请同学帮忙。

    这规矩既锻炼了书院学子的体魄,又让贫寒学子有个收入,还让他们有共患难的情意,使得书院里的学子之间,身份虽然差距很大,但却没有过大隔阂。

    时辰不早了,书院其他情况暂时不介绍,待卫六爷带着他那一大堆背篓,进了半山腰的学舍再说。

    此时,卫六爷还未到北城门,就见到城门口两边城墙下的候检区,停了不少正在卸货的马车。

    而他们挂着卫六爷书院学子牌号的三辆马车,刚进入候检区,就有一个青云书院外院管事,匆匆的将十几个年轻的学子带到卫六爷当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