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桂林初印象 (第2/7页)
,他也会给我们送上磨练。但我们不正是在蜜糖和磨练之间,渐渐成熟的吗? 世俗对我们如此重要,纵然有的时候,他会让我们烦闷。但如果我们厌倦世俗,我们就脱离了脚下的这片土地,而变得飘飘摇摇,不知所往。对世俗不能忧惧,纵然他常常使我们迷乱。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传说屈原被流放时,偶遇一渔父,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笑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好个渔父,好个与世推移之。我们可能用尽毕生之力也改变不了这个纠结的世界,但只要放平心态,立足于现实,一点一滴的去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谁又能说我们活得不够真诚? 即使世俗不是完美的,但至少他足够包容,他可以容得下我们的愁怨和忧烦。我们都活在世俗中,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反对世俗,而是要让他变得更加美好,更加适宜人类的生存繁衍。子子孙孙永保佑,世世代代传香火。这是我们对世俗的期待,除此之外,你还要奢求什么?我们不要过分的向世俗索取,有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问问自己为世俗做过点什么?要不然,我们岂不是变得那么的贪婪,贪婪到好像人人都欠着我们的帐,需要对我们做出补偿。其实,我们和世俗都是平等的,世俗给予我们的,我们应该怀着感恩之心道谢。我们从世俗中得到滋养,我们也应该帮助世俗变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幸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世俗和谐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再区隔。 我们都在世俗中出生,我们都在世俗中老去。世俗之于我们,是氧气,是水分,世俗绝对不是洪水猛兽。即便有时我们会落魄,但不要错怪世俗,他只是不远不近,不离不弃,不喜不怒,不争不辩的关照着我们。在世俗中,我们活得很好,不是吗?我们存活于世俗中,我们依赖世俗。让我们和世俗携起手来,一起走向明天。世俗会照料我们的,我知道。 2022年10月29日 创建时间:2022/10/296:16 标签:韩国的第一印象 我第一次踏上韩国的土地是在2005年的夏天。下了飞机,我和一起到韩国留学的几十名同学坐上大巴向首尔进发。除了现代化的仁川机场,一路上韩国的风景是普通的,没有看到雄伟的高楼大厦和繁华的热闹市景,反而略显冷清。不过韩国还是有让我惊喜的地方,韩国的空气质量特别好。韩国的空气清冽而干净,看得出这里的环保做得非常好。在机场换了点韩币,数额不多,因为据知道的人说,到市区的话汇率会更好。我记得我当时换的汇率大概是1人民币兑150韩币,后来,我离开韩国后,据说最高达到1人民币兑200韩币。说起来,人民币似乎挺值钱的,但看看韩国的物价却令人咂舌。大学食堂一个最普通的套餐,2600韩元,语学堂一年的学费600多万韩元,一盒巧克力派大概是5000韩元,合人民币近30元。 到中介安排的宿舍,我和另外10多名男生一起住在一栋两层的住宅里。韩国的房屋大体上可以分为住宅和公寓两大类。住宅其实就是我们中国的独栋别墅,公寓就是楼房。韩国的住宅还挺多的,在我所在的东大门地区,有很多住宅,一栋紧挨着一栋,构成韩国的居民区。安顿下来后,有几个留学生前辈带我们上街买生活用品。那时,我除了“你好”这句韩语外,其他的一概不会。而且我一说“安宁哈赛哟”,其他留学生就会笑我,说我发音不标准。在此之前,他们很多人已经学过1,2年的韩语了。在前辈的带领下,我们采购一些生活用品,然后又去逛我们将要入读的学校——韩国庆熙大学。 那时,初到异国,一切都那么新鲜,充满好奇和期盼,希望自己能尽快的融入全新的留学生活中去。我记得,第一个给我留下印象的是韩国的树,韩国的树是修剪成圆形的,像给树冠理了个圆头。韩国的街区也算繁华,商店,餐馆,便利店,饮料店,西饼屋一家挨着一家。大街上行人匆匆,打扮光鲜。 真正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我即将入读的大学——庆熙大学。庆熙大学建在一个缓坡上,面积很大。庆熙的本馆也就是学校的办公大楼修建得豪华大气,一栋宏伟的仿美式建筑前面是一个巨大的凹型喷泉广场。图书馆也是仿欧美式的复古建筑,像欧洲18世纪的一座古堡。青云馆里有学生食堂,网吧,银行,商店,旅行社,邮局,洗衣房等等,是学校的学生会馆。庆熙大学每一栋教学楼就是一个学院,每间教室都有中央空调和可以投影在黑板上已经联网的电脑。每到春天的时候,校园里满园的樱花盛开,应和着庆熙大学校内的一座座欧美式建筑,充满异域情调。听说武汉大学的樱花也极美,我没有去过,不知和庆熙比怎么样,或者又另有一番风景。庆熙大学是让人惊艳的,虽然韩国给我的第一印象比较平淡。 几天后,语学堂举行分班考试,我被分到初级班,同班的还有另外7,8名中国留学生,我的韩国留学生活就此拉开帷幕。一别韩国已经10多年,过去有的事情已渐渐开始模糊,但韩国留给我的影像是深刻的,她像一个盛装打扮的女性长辈,威严而不失亲切,柔美而不失气度,回忆起来是温馨而又抚慰人心的。 2022年10月30日 创建时间:2022/10/306:23 标签:公园的下午 星期六下午和牛女士一起去逛人民公园的菊花展。人民公园我是常去的,那里有我小时候的回忆,也有我的闲暇光阴。人民公园的围墙已经拆掉,透出公园的植被,像一个精致的花园,或许,这里有每一个老成都人心底的情怀。公园里布满各式各样的盆花,各个玲珑,样样雅致,争奇斗艳,锦绣芬芳。我和牛女士漫游在花海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完美邂逅,体验一天中难得的休憩与松弛。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样的慵懒与舒适我已许久不曾拥有,虽然我一直生活于闲适的成都。 绕过几组花景,我们缓缓踱进鹤鸣茶社。鹤鸣茶社我小时候是常去的,那时,大人们在茶社里点一杯茶,聊天看报或是沉静安坐,而我就在公园里到处游玩。记得那时有一种专供小孩子看的图样,一幅幅镶在望远镜里,有一个按钮,按一下,换一张图。望远镜挂在小贩的肩上,看一次收一次的费。望远镜里的图样大都是自然风光和国外的美景,小孩子看了憧憬向往,童年就在一幅幅流转的光影间渐渐度过。 鹤鸣茶社里生意很好,整个茶园坐满茶客。他们点一杯茶,轻酌慢饮,于是茉莉花茶的香味便袅袅飘散在你我的呢喃间,这便是茶园特有的一种成都的味道。茶客们懒散的在一起喝茶聊天,打发这秋日里难得的清幽下午。其实,我很羡慕他们的闲适,这是成都人特有的一种慵懒气质,像一首软绵绵的耳语般的歌曲。而我仿佛陷在无尽的纷扰里难以脱身,挣扎着并咀嚼着苦痛,这样的旅程什么时候才能驶入停靠的港湾,然后像他们一样惬意的度过一个个悠闲的下午。 我希望成都越变越好,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巴适。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