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兵的回忆_正文 五 安于北京 情定北京(7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文 五 安于北京 情定北京(74) (第1/2页)

    生活在这个宿舍将近快两年,都从未发生过,不管是沉重的还是愉悦的话题谈论。到底是什么事呢?声势如此浩大。

    番茄不喜欢卖关子。言简意赅的说就两个字:裁员。

    因为医院战士和士官军护人员超编,所以要分流下去,到更需要我们的岗位上去服役。

    实不相瞒,这个消息一出,我是没有任何担忧的。反而很激动能够参与到这场发生概率几乎为零的大事件当中。因为我是下定决心年底要走的人。所以,分配到哪儿,都是又一次的人生体验。对我来说,这是件好事。

    对我来说是好事,可对于那些二期第六年,第七年,甚至准备套转三期的战友们来说,这个消息就像晴天霹雳,一时让她们不知道该怎么办。虽然只是一小部分的分流,并不会使人人遭殃,但会将谁分走大家心中都无从知晓。所以那几天搞得人心惶惶。

    命令真的就这样悄无声息的下来了。不管你是否愿意都必须要服从组织安排,这就是我们军人的命运,从来都由不得自己。就像领导说的那样:这身军装你穿一天,就说明你还是一名军人。一名军人,就要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是啊,自从来到部队的那天起,我们的脑海里就深深地被刻上了这一句话。

    当然,这其中要服从指挥的人,就有我。

    当护士长找到我的时候,非常担心我有思想负担。其实不用护士长多说什么,我都能够理解她为什么在众多的军护当中选择了我。因为曾经我表明过意愿,年底复原,这是非常主要的原因。其次,对于那些还想要在岗位上继续奉献自己力量的战友相比,当然是我的离开,不会对科室的正常运转造成困扰。欣慰的是科里上上下下都很舍不得我走,包括护理部主任。不管是安慰我也好,还是实事求是的对我将近两年的工作表现做出极高评价,我都认为自己问心无愧。

    或许曾经我对这份工作有很大的抱怨,但是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天我都在尽心尽力的完成好身为一名护士该尽的责任和义务;为自己的想法付出过行动;为自己的利益争取过时间;为每一个关爱我的领导和同事留下了我身为同事,身为朋友的美好回忆;得到了大家对我这个人,对我工作的肯定,我很满足。所以我离开的很踏实,很安心。没有一丁点儿的遗憾。

    可是,有一件事儿,我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难过。因为和我一起分流到基层的战友当中,除了关系不错的玉儿以外,还有一个人,就是小萍萍(当然,被分流的人员不止我们三人。)萍萍,她与我和玉儿的情况不一样。因为玉儿也早就下定决心年底退伍。可她只有第七年。对于还有一年才满二期的她来说,这个命令太残忍了。

    回归基层,到基层站岗,就算再苦再累,我和玉儿也只是站三个月左右就可以解脱了。可到那时,她可怎么办。即便起初我们三人可以作伴,可不过数月她就要独自一个人面对。每每说到这个话题,我们三人就忍不住叹息。

    可是,既然医院已经决定让我们走,我们也不得不走。无能为力的时候,就让眼泪放肆一些吧。

    说来,我真的要感谢命运。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挑战不同环境下的自己。也要感谢这个环境,让我能更深刻的感受到在人生变故背后的冷暖人情。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不管是福还是祸,微笑勇敢的面对,就能够证明我们很洒脱。

    话说到达基层的第一天。虽然环境非常的陌生,但是对于基层的基础设施还是非常的熟悉。看着训练场上的各种训练设施,回想自己离开老部队也已经整整五年了。特别在看到连队楼门口放着的那面整容镜,不禁让我想起放在新兵连门口的那面镜子。看着如此正规的连队设施,看着大院里战友们的严谨作风,想必以后对着装的要求,对自己的言行举止都不能像在医院那么随便了。

    说道不能随便,那可不是开玩笑的。走出连队门口就要两人同行的要求没什么,但到大门口必须穿正装带帽子的要求真是让我们这些老兵有点不习惯。但你别说,还真的找到一点儿当新兵的感觉。

    这种感觉倒不是觉得新鲜。而是这些所谓的规矩,所谓的要求,在我们眼里就像融进骨髓里的东西,就算领导不要求,我们自己也会主动注意这些问题。毕竟这里是基层,不是我们那没人管,没人问的家属大院。

    随说被分流到基层,对我们来说是件意想不到的事儿。但对于接收我们的连队来说,我们的到来,实实在在的为连队建设解了燃眉之急。

    起初在接受连队的训练期间,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