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8 (第1/2页)
一七五 听见那一瞬,我只觉得脑中忽然一空,等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说的什么。 谢储回来了。 是啊。谢修死了。他怎么可能不回来。 但我再想,却只觉得焦躁。 为何偏偏是这个时候? 在诸事尚未落定,是转换的时机,在我以为终于可以有所改变的时候。 谢修头七都还未过,谢储怎么就回来了? 他——怎么知道的? 我的心渐渐沉了下来。 宋小哥说得再对不过。姓谢的,怎么能信姓谢的。 曾煦这个倒霉蛋,果然又看走眼了。 我一直没有说话,有行也慢慢平静下来,而后很快由平静转向惊诧,惶惶看向我:“陛下……” 我想了想,朝他问道:“谢大人……是怎样打扮?” 有行顿了顿,沉声道:“谢大人未着官服,只穿了……白衣。” 我这时转头看他:“白衣?” 有行垂头不语。 我于是了然:什么白衣,含混不清。 是丧服才对。 穿着丧服在宫门口晃荡,果然是谢储干得出来的事。 我忽然有些感慨:“朕早有疑惑,有行,你为何一直对谢大人另眼相待?”甚至到现在还在替他说话。 真是好大的人格魅力啊。 有行沉默一会儿道:“……谢大人于我有开蒙之恩。若非听他教诲,不会有有行今日。” 我听得笑了:“于你有恩,是让你小小年纪便净身进宫?” 有行垂头道:“我在宫中处处受制,也是得他点拨才有自己的线人。” 这个理由,我倒是能理解了。 我点点头,起身朝他道:“你愿意告诉朕,朕便也愿意信你。不过,一介从三品转运盐使着丧服在宫门前游荡,实在有辱斯文。该如何做,应当不用朕来教你吧。” 不管从前如何,如今他是站在我这边的,那我也不该再去纠缠过往。 没有什么是不会变的。 就好像从前我还当个孩子时,力图回避一切麻烦,以为自己会一直做个闲散人,听谢储安排好一切,安安稳稳过完无用的一生。未曾想到,如今我会选择站在他对面,靠着从前的相熟,只想让他吃瘪。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此一时,彼一时。 之后几日,我便一直能听见谢储在宫门口求见的消息。我从未召见过他,却也未见他有什么反应,被赶了便走,来日依旧穿着一身白衣在宫门口晃荡。 如此没过多久,有人上书指责我苛待大将军亲眷,无故将谢储拒之门外,令其日日苦守宫门之外,见者无不伤心,实在非明君所为。 我仔细把这封指责我的奏本看了一遍,而后朝有行问了这人的名字:“此人你可有印象?” 有行心领神会,思索了一会儿答道:“没什么印象,应当不曾受谢氏荫庇。” 我便又看了看这人署的官职,是供职在御史台的御使,按理是彭应笑的人。 我忽然觉得有些好笑:“谢氏势大时,各个都畏之如虎不敢多言,如今眼见衰落了,朕不过稍稍冷处,便也有人愿意‘主持公道’,不让朕苛待大将军亲眷了。怎么,朕连奏本都摸不着的时候不见他出来替朕说话,如今倒有心怜惜罪魁祸首来了?” 有行站在一旁递给我茶杯,轻声问我:“陛下为何不愿见谢大人?” 我接过茶杯放在案上,反问他:“朕为何要见他?” 谢修过世,谢岭重病。本来形势已然清晰,我正能趁机掌权,可谢修却在临死前把谢储叫了回来。 意图昭彰。 我见谢储做什么? 谢修死了,这就是事实。 他改变不了,我也不能。 隔日一早我在早朝上宣布提前解除陆宁禁闭,并擢其为兵部尚书,代掌京畿大营兵权。 让有行带到陆宁面前宣读的圣旨额外添了一句,要他务必于殡礼当日前去大将军府,吊唁谢修。 我是有试探之意。 虽然曾煦眼光不好,但他说的未必没有道理。我特意提及谢修,是想试探陆宁是否真与谢修有什么协作的谋划,告知他我已然知晓其中的猫腻,但并不会因此责难他,只是想知道,如今他是如何打算。 毕竟谢修已经死了,即便他们从前有什么协议,现在也没有人知道了。但毫无疑问,现在的我需要他的支持,无论是作为实力斐然又博有名望的武将,亦或者能够牵制谢储的一方势力。 我是给了他一个信号。一个愿意同他冰释前嫌,共谋大计的信号。 我告诉陆宁休整后可以进宫来见我,这是给我他决定的时间。我预想这中间约莫需要几天,但我还未等到他来,却先等到了谢岭。 也算在我意料之中。 既然谢修能把谢储叫回来,那他当初与谢岭的不和难说不是演戏。谢储进不来宫门,但谢岭可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