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小学相关的记忆 (第1/1页)
刚进小学教室的时候, 她挺开心的。 因为新同学里有一半都是她幼儿园就已经认识的同学,早早地就认识得差不多了,也就不存在适应不了的说法。 小学一到三年级她都坐在第三排的教室第三排的位置,同桌一直都是一个认识了很久的男同学为了辨识所以就简单的叫他吴同学吧。在她座位前面的第二排也一直都是一对小姑娘和小男孩的组合,第一排也是。所以一到三年级她一直都觉得她们这三排的小孩子最最最般配了。第二排的小姑娘很清秀而且脾气特别好,在她印象里小时候是很温柔的一个善良的姑娘樊同学,她的同桌是曾经在我们的期末考试中考过一百分数学的学霸,因为那个时候在我们中个子比较高又比较清瘦,所以班上有不少小姑娘多多少少对他都是有一点那种很单纯的喜欢的感觉。第一排的小男生是她的表哥哥,他是个长得很傻很容易让人想到傻猴子的搞笑男生刘同学。他的同桌是她的好朋友,准确来说是她小时候的好朋友,现在虽然也有在联系,但总归是分开了很长的时间,是见面会笑着打招呼的正常朋友关系。栾同学栾同学小时候很乖很懂事的,她的爸爸会给她扎可爱的麻花小辫子。当时她好像只是一蓬乱七八糟容易梳理的短发,mama忙着工作养活她,所以没有很多时间陪她,更不可能早起给她梳头发。在她再大一些的时候,上学就是每天早上听着mama设锁的手机里超级大声的“你的爱就像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的心窝~”起床梳头洗脸刷牙然后背着书包从家出发。 那个时候天亮的晚,所以基本都是摸着黑上学的。不过因为她当时起得早,去上学的路上买包子吃的时候卖包子的婆婆还没有蒸上包子,还在一笼一笼的包包子,她就可以安安静静的在包子作坊里看着婆婆掐面团,包上各种各样拌好的馅料,再在边上一圈一圈的捏上褶皱,放入撒上了薄薄一层防止粘锅的雪花般模样的面粉上。直到蒸笼的每个角角落落都挤上了小包子的身体,婆婆才会起身把大大的蒸笼端到外面火烧的正旺的灶台上蒸起。等包子熟了,刚到作坊时黑着的天空也就开始隐隐透露出太阳公公起床时羞涩的脸颊在地平线上留下的光影。婆婆会起身扯下一个塑料袋,把她递过去的破破烂烂的一块钱用镊子夹起来放到装钱的纸盒子里,然后端起一笼蒸屉,就着塑料口袋从里面拿出一个热腾腾冒着白汽的包子给她。然后转身回去继续包包子。 她就带着自己的包子在天将亮未亮之际像一个勇敢的独行侠自由自在的在属于自己的江湖行走,看着天越来越蓝,晴日放阳,绿意盎然,感觉世界的每一点一滴的小小美好。 天气也是书写那一天心情的画笔啊。 有时mama多给了她一块或是五毛,又或者那天她起床得早,就会在学校大门口的小摊摊上吃一碗五毛钱的米线。一点点少得可怜的米线,淋上一点点芝麻油和油辣子,韭菜水,还有一小块白菜丝丝,一点点鸡精味精调料加上酱油。看起来不差,吃起来也很棒的。那是一个自从她长大后就再也没有尝到过的美味。就和记忆中最好吃的那块绿豆糕和柿子干,是吃过一次就再也没有吃过的味道。其实不是世界上没有绿豆糕和柿子干,也不是她现在买不到这样东西,只是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只是吃东西的心境变了,那些特别的味道也就再也不见了。 所以呀,她很庆幸自己直到现在也仍然记得那些小时候可能微不足道的童年。 人的记忆如果是可以记载和度量的,那它必然是一卷及其庞大的无头卷宗。 千言万语,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人的记忆是一幅漫长而巨大的卷宗,当你试图将其中的每个细节舒展在世人面前并想通过单纯的只字片语去描述心情思绪之类的东西时,会觉得无比困难,难免不会存在有着错误和悖论的地方,但这些一定是人生的一部分,虽有偏差,但记忆不会犯错。她的故事虽然没有那么动人,但一定在某些时候让人想起自己的那一份青春。 然后带着那一份诚挚的童真和单纯的热情去做一个大小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