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村居 (第1/2页)
越说越激动的他说完抓着桑寄生的手,紧紧盯着他的眼睛道:“哥,你不知道,其实做农户,到底要比开店做买卖好过活些,如今世道不好,咱们店是因为你是衙役,有县衙的关系在,所以那些地痞不敢在这里生事,可如今你辞了差事,人走茶凉,不过几天就有人蠢蠢欲动想要在店里吃白食,被我半唬半吓的囫囵过去了,可是谁知能顶几天。所以答应我,以后不要说这种话了,咱们一家人在一处,不管是开店还是种田,我都能养活你们的!” 桑寄生确实不知道自己店里还遇到这样的事情,叹了口气:“我没想到这么早就会出这样的事,我以为有刘叔他们看顾着,店里不会有什么事的,却忘了,人心易变,我这个前衙役的余温怕是撑不了多久。”觉得气氛太过压抑,又打趣了一句,“既如此,我便不说这些胡话了,还是想一想,回了村里,咱们俩这从来没种过地的人该怎么活吧!”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算是杜松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了,“咱们这么年轻,你相公我还聪明,想学很快就能学会的。我还置办了几十亩山地,等果子熟了,咱们可以自家吃,可以卖钱,还可以作果脯果酱存起来卖,到时候大儿这个小家伙只怕是要吃的有虫牙了。” “你想的也太长远了,对了,我还没问过,新家你弄的怎么样了?”桑寄生突然有些好奇。 说到这个,杜松也不困了:“我想着也不好太突出,再加上之前钱也不太趁手,就照着村里大多数人家的样子修了三间泥瓦房,墙用的泥坯,房顶用的瓦片,再加上屋里新添些家具什么的,一块儿下来大概十两银子。我想着这几年咱们再多攒些银钱,等大儿长大些了,在修上几间气派的青砖瓦房,哥觉得怎么样?” “都好,都好,你心里有数就行。咱们手里总要剩点银钱应急,所以这样刚刚好。也不用着急,等以后有富余了再翻盖就是了。”桑寄生觉得杜松打算的不错,也没什么需要提醒的,这才放心睡去,就等着春耕之前搬新家了。 过完上元节,杜松就往村里跑得勤了,隔个三五天就要跑一趟,每次去都不忘拿点东西拜访松古村的里正谷大有,有里正领着,杜松也会做人,说话好听,村里人比镇上那些人更纯朴,经过杜松的一番努力,已经有不少村民对即将搬过来的这对儿夫夫心生好感了。 到了二月中旬,杜松就把店关了,和桑寄生一起,开始收拾家当准备搬家,店也挂到了牙行,就等买家上门了。过了几天,牙行的中人就领着一位买家上门了,这个食肆位置不错,是杜松当初特意挑的,而且店面又整洁,还有固定的客源,家伙事儿也齐全,买家一番实地查看,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定了七十五两的售价,刨去给中人的四两佣金,还能落下七十一两。 当初买地的时候因为有主簿帮忙,价钱不算太高,这二十亩地里有十七亩上等肥田,最贵,每亩五两,花了八十五两;还有三亩下等田,但离村子很近,被杜松直接拿来做了宅基地和菜地,每亩二两,花了六两;杜松后来又置办了二十亩山地,几乎是大半个山头,倒是比田地便宜多了,每亩才三百文,花了六两银子,再加上置办房屋花去的十两,一共是一百零七两,再加上托主簿走人情,差不多花了一百二十两。 两人从做工开始就一直省吃俭用,这三四年的积蓄加在一起大概有五十两,再加上店里年后这半个月的流水还有十来两,所以两人手里还剩下十两银子,刚好够买种子和各种农具,还能剩点。阳春三月,杜松用板车拉着家当,桑寄生抱着儿子,搬进了松古村。 杜松和桑寄生先去拜访了里正,又去了离他们最近的邻居家,希望大家以后能互相关照。来之前里正就说了邻人的情况,宋三河二十七八岁,是个手艺相当不错的庄稼把式,他夫郎谷粒是里正谷大有家的小儿子,为人虽然泼辣但也是个热心肠好相处的,两人育有两个儿子,日子过得不错。 谷粒也经常回家看两位父亲,自然知道他们俩在搬来之前就经常往谷家跑,见他们第一天上门就带了鸡蛋和饴糖这种金贵物件,就知道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