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7章 悬棺 (第1/1页)
背上秦泽,继续前行,地面明显有了上升趋势,水汽和瘴毒也在逐渐减弱。 沈月和郭老四将我护在中间,黑暗中偶尔还有和岩壁眼色一样的鱼鸟突袭过来,但地上的鱼鸟尸体跟多,罗恩那伙人处理的不错,解决了大部分。 一口气走到底,最后一小段的时候,地面上的淤泥已经完全消失,变成了岩石。 “从地形上看,确实也适合建造陵寝。” 我低声自语:“咱们一直是在往上走,海拔升高,后半截路没被河水淹过。” 爬过最后一个坡度之后,道路又开始向下。 但这次没走多久,就出现了个巨大的洞中洞。 “月丫头,这是不是个墓门?” 我快走了几步,追上沈月,看着洞口前的满地碎石。 依照陵寝常规形制,此处是墓门所在,但是没有门扉,先是把墓门隐藏在了岩石之后。 那些个不规则的碎石,像是被炸开过的痕迹,看上去已经有了不少的年头。 不出所料的话,这是郭老四爷爷那代人的手手笔。 “稻子营,毕竟是个成编织的营队啊,果然还是跟喜欢用火药。” 我和沈月依旧打头阵,从这道不明显的墓门进入之后,内部空间比想象中大了数倍不止,但却极为空旷。 除了一些个已经糟烂成枯骨的尸骸,和人类活动有关的地方就两个。 正中间,一座像是祭台的高台,极为方正,但上面没任何东西。 我第一感觉它可能是停棺的棺床,但紧接着就发现了棺材在另一处。 尽头的山岩峭壁,距离地面三四十米的高处,有一个凹陷进去的洞窟,带着沧桑感的青铜棺椁嵌入其中。 “北方真的很少看到这种悬棺。” 我低声自语,沈月跟着补充:“就算是南方也不多见,只有某些少数民族会在高山岩壁上葬入棺材。” 这种葬制我是头回见,但也不能说我不够见多识广,整个行当的人对悬棺都了解不多。 最主要的原因,一般用悬棺葬的都是深山里的村落,很穷,也不像汉族一样施行厚葬之风。 即便整座山的山缝里都是棺材,但也没多少值钱的冥器。 再加上搁置悬棺的岩壁几乎都是直上直下的垂直落差,即便对真功夫在手的盗墓人也是不小的天挑战。 说白了,没油水,还得冒极大的风险,傻子才去。 “你们这儿的人不是少数民族吧?” 我问了下郭老四,他很笃定,村里虽然姓氏不少,但都有族谱传承,都是汉族。 想来也是,毗邻黄河流域,也是中原本土的文明起源之一。 但正是因此,上方洞窟里的悬棺让我有些摸不清了。 厚葬之风源于先秦,盛于西汉,后来在孔圣人那些儒家大佬的推崇下,用了好几百年才削弱了厚葬风气。 木棺虽然在六千多年前的仰昭时期就有了,但大概到宋元时期才被皇家认可。 当然,人家追求的是金丝楠木,和普通老百姓的柏杨薄板是天差地别。 “这口青铜棺怎么着也得有个上千年吧?千年前的青铜棺不是一般人能用的。” 带着好奇,我缓缓走近。 进了墓门之后,环境又变得有些潮湿。但这不是被水淹过的,只是因为环境闭塞,自然生成的潮气。 众人依次进入,各人的关注点都不同。 郭老四情绪最为激动,带着悲痛之意认真翻看尸骸。 有些骸骨上还有没完全腐朽的布料,土黄色,俨然就是上世纪中叶的军装颜色。 “他爷死了,在找爷爷。” 我看克雷特也在四下寻找,但他找的人是罗恩。 先前的路上,除了有个倒霉蛋被鱼鸟分食血rou并且在肚子里下了崽之外,再没见到罗恩那群人的尸体。 甚至于,现在连活人都没看到。 “他们这是都去哪儿了?” 我陷入沉思,沈月突然揪了下我的袖子:“你看最中间那个台子,和霸伯墓里的观星台像不像?” 她这么一说,还真有几分相像。 我抬头看了看上空:“像,但硬不是同一种东西。” “这里人为开凿的痕迹太少了,连穹顶都没有,上头全是天然的石头,不像霸伯那里专门在穹顶上搞了个漫天星斗的天星图。” “我更觉得,这个石台像是个棺床,用来放棺材的。但又不知道为啥,棺材没往上放,而是放进了更高的洞窟窿里。” 现在最神秘也是我最好奇的,就是青铜悬棺。 “上去瞅瞅吧,咱们这种人,哪有见了棺材绕着走的?” 我叫过来郭老四,问他找没找到自己的家人。 郭老四跪在地上冲那些骸骨磕了个头,愁容满面:“我爷爷可能在里头,但我爹和我俩哥哥肯定不在。” “衣服对不上,尤其是我爹,他是临终之时自己穿着寿衣来的。” 我想了想,继续问他:“你爷爷的稻子营当时多少人?” “快一百号人!”郭老四不假思索道:“除了勇叔身边留了几个,其余的都被我爷爷带来了。” 我叹了口气,将郭老四从地上拽了起来。 “别磕了,你爷爷肯定不在这儿。” “他是稻子营的老大,如果他死在这儿,手下的兵最可能的反应,是原路返回,去村里找田志勇那个副官。” “现在地上的尸体加起来不到二十,你爷爷肯定没死在这儿,二十带人去了其他地方。” 郭老四目光一滞,先是往地上啐了口唾沫,随即又叹气道:“也没关系,都是我爷爷手下的人,也算是我叔叔伯伯甚至是爷爷辈的,磕个头不为过。” 他倒是想得开,我指了指高处的藏棺洞窟:“一下子少了那么多人,咱们路上又没岔道,但你爷爷和剩下的人肯定不会无缘无故消失。” “这地方,肯定还有其他的路!” 郭老四明白我的意思,代换一下思维,当年郭泰良那群人,看见青铜棺后肯定也好奇,说不定是上去之后又发现了其他的路。 趁着这地方瘴气不重,我们快速吃喝补给了一番,同时商榷爬上去开棺的人员名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